多伦路 - 文化名人街

更新时间:2024-04-27

他说要带我去思南路一带转转,于是背上D90,带上小P就来了。因为有他带,所以事先什么功课都没有做,就等着他指给我看了。

跳下和谐号,一路小跑着,冲上了上海站东南出口的大上坡,就看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,背着电脑包,拖着拉杆箱。

“我们去多伦路。”

“哦。”

“酒店和那里是一南一北两个方向,所以就拖着箱子吧。”

“哦。”

“本想不带箱子的,但还是带了。”

“哦。”

“今天我们全程地铁和公交。”

“哦。”

其实去哪里,怎么去并不重要,只要和他在一起就好。拖着行李箱,多伦路,我们来了!

多伦路 - 文化名人街1

我们是从上海火车站坐地铁四号线,坐两站,在海伦路站下,然后从1号出口出来就是海伦西路。直接过马路往东走100米,看见一条很小的弄堂就是东横浜路。沿着东横浜路一直走,就可以走到多伦路了。如果坐三号线的话,也是两站,在东宝兴路下

多伦路其实是一条L型的小路,四川北路连接路的东端和北端。1998年,虹口区政府决定把多伦路打造成“文化名人街”,于是就出现了多伦路北端的这个牌坊。

多伦路 - 文化名人街2

我们是先往东走的,走到路的东端看到这个,不明所以,但是又不好意思上前去把拖把拿开。

多伦路 - 文化名人街3

幸好到了路的北端,看见这个,解惑了。

多伦路 - 文化名人街4

窦乐安路(Darroch Road),这是多伦路的原名,以曾受到清朝光绪帝授予“进士”称号的英国传教士、伦敦圣教书会总部干事窦乐安(John Litt Darroch)命名。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上海公共租界时以内蒙古多伦县改为今名。窦乐安路建于1911年,其实并不属于租界,而是越界筑路,简单的来说,就是“多吃多占”。

多伦路两边的建筑多是中国早期民族资本家发达之后建造的别墅,后又被时代的风云人物所占据。20世纪二三十年代,多伦路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左翼知识分子最活跃的地区,这也是“文化名人街”的出处吧。

和多伦路相连的东横浜路是一条小弄堂,街边散落着各种各样的的摊子,卖早点的、卖菜的、水果的、卖杂货的,二楼窗户外的竹竿上晾着衣服和被子,这一切都让我觉得有一种久违的熟悉,还带着点亲切。他说在他小的时候,除了南京路啦、淮海路啦,绝大多数的街上都是这样的,不过现在这样的场景已经越来越少了。

多伦路 - 文化名人街5

在东横浜路走到尽头的时候,眼前忽然出现这样的一栋建筑,于是我们知道,多伦路到了。

多伦路 - 文化名人街6

红白相间的色彩,露台上的栏杆,彩色的玻璃窗,无一不透露着西洋风情。可是看着这样新崭崭的一栋建筑,在早晨的阳光中散发着淡淡的光芒,我却一点没有惊艳的感觉。照理说,在之前东横浜路的上海弄堂衬托之下,这样的建筑的出现应该是分外扎眼才对,可是我的内心却波澜不惊,也许是因为太新了吧。

透过窗户看进去,依稀可以看见一些机器,他说应该是一个厂,回来后在搜狗地图上看,显示的是上海虹艺印刷厂。又看了一些网上的照片,忽然发现建筑北侧的钟楼像极了“夕拾钟楼”。据介绍,钟楼的楼名取自鲁迅的《朝花夕拾》,处多伦路的中段,属标志性建筑,钟系青铜铸造。不过从2009年拍的照片来看,当时的楼要破败很多,那个圆形玻璃窗的图案比现在也要简单许多,钟楼上还有“夕拾钟楼”四个字。

这是从多伦路的北段往回拍的钟楼

多伦路 - 文化名人街7

以“夕拾钟楼”为起点,多伦路分成两段,分别向东和向北延伸开去。我们是先向东走的。这是从多伦路的东端往回拍的。

多伦路 - 文化名人街8

热门游记
如有意见、反馈、侵权或投诉等情况,请联系
“扫黄打非”举报专区 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24 闽ICP备17003705号-23 huoche3.com 火车网 网站地图